首页资讯内容页

信息:今年200条扬子鳄将重回自然 野外种群数量已达1200条左右

2023-06-02 09:32:15 来源: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6月1日,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泾县双坑片区,20条扬子鳄从玻璃箱内缓缓爬进水塘。精挑细选的200条扬子鳄,将在未来几天全部回归自然。本次放归结束后,第一次扬子鳄规模化野外放归5年计划也将圆满完成。


(资料图片)

6月上旬200条扬子鳄放归野外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月1日上午,2023年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泾县双坑片区主会场举行。首批20条扬子鳄回归自然。

放归前,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了精心准备。一方面,组织业内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野外放归专项调查,评估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科学确定放归地点和数量。

“在各放归点因地制宜栽植补种水生植物、投放鱼苗,培育扬子鳄食物链,营造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从适龄鳄中,工作人员筛选出400条“候选鳄”,通过DNA遗传背景分析,遴选出200条体格健壮、亲缘关系较远、雌雄比例合理的“放归鳄”。

今年的放归地点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7个片区,分别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红星片区、杨林片区;郎溪县高井庙片区、广德市朱村片区;泾县双坑片区、中桥片区;芜湖市南陵县长乐片区。

全部放归工作将在6月上旬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放归鳄均植有身份信息识别芯片,其中46条鳄鱼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后续将采取人工和智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跟踪监测和保护研究。

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达1200条左右

为扩大扬子鳄野外种群,彻底摆脱极度濒危状态,2001年11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启动“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今年是安徽第19次开展放归活动,也是2019年以来第5次规模化放归,累计放归人工繁育扬子鳄达1608条。本次放归结束后,也标志着第一次扬子鳄规模化野外放归5年计划圆满完成。

历年放归野外的扬子鳄情况如何?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监测,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逐年增长,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结构日趋合理,绝大多数放归鳄已适应野外环境,实现自然繁育。

其中,2021年野外调查实见扬子鳄395条(不含当年放归鳄),发现野外鳄鱼产卵14窝320枚,孵出幼鳄137条;2022年野外调查实见扬子鳄698条(不含当年放归鳄),发现野外鳄鱼产卵26窝602枚,孵出幼鳄372条。

据最新调查统计,截至目前,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达1200条左右,野外放归成效显著。

这是一项科学、严谨、系统的工程

接下来,保护区将聚焦现有野外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生态修复,不断夯实野外种群复壮的基础。同时,还会根据扬子鳄的分布情况,构建生态廊道,增加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流机会,提高物种发展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在安徽宣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渡片区内,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数量过万,每年新增幼鳄都在2000条以上。为何不多放归一些?相关专家表示,扬子鳄野外放归不同于寻常的随意“放生”,而是一项科学、严谨、系统的工程。

首先要“选”,通过DNA测序、基因对比等遗传背景分析,选出亲缘关系较远的雌雄鳄鱼配对。然后“练”,人工繁育的扬子鳄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得重新学习寻找食物、打洞冬眠、躲藏避险……表现不好的就淘汰。

栖息地的恢复是另一项重要工作。补种水生植物,投放鱼苗等饵料,培育鳄的食物链;用乡土树种营造合适的植被,给鳄筑巢产卵提供材料;把岸线土层恢复成结实不易垮塌的土壤,让鳄能够营造洞穴过冬。而这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把适宜的空间腾出来,让给扬子鳄。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方佳伟 任海怡

标签: